在中国,卷心菜(有时也叫圆白菜、包菜)几乎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。
它价格实惠、容易储存、做法百变——可以清炒、凉拌、炖汤、蒸煮,还能用来包饺子、做沙拉。
加上热量低、饱腹感强、富含膳食纤维,很多人把它当成减肥的“秘密武器”,甚至有人每天三餐都少不了它。
在短视频平台、养生公众号上,“卷心菜排毒”“卷心菜减肥法”这些话题经常冲上热搜,给人一种只要多吃卷心菜,就能变瘦又变健康的感觉。
但是,你可能没意识到——卷心菜并不是对所有人都安全无害的。
特别是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,如果不了解它的潜在风险,反而可能越吃越糟。

Table of Contents
卷心菜与甲状腺的关系

甲状腺功能减退症(简称甲减)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,指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,导致全身新陈代谢减慢。
它的表现可以很隐蔽,也可以很明显,包括乏力、畏寒、体重增加、浮肿、反应迟钝、皮肤干燥、脱发,甚至情绪低落、记忆力下降。
甲状腺激素的“原材料”是碘(又称碘元素、Iodine)。没有足够的碘,甲状腺无法正常合成激素,就像工厂没有原料一样。
然而,卷心菜以及同属十字花科的西蓝花、芥菜、羽衣甘蓝等,都含有一种叫**致甲状腺肿物质(goitrogen)**的成分。
这种成分会干扰人体吸收和利用碘的能力,让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变得更加困难。
对于甲减患者来说,这等于是“雪上加霜”,可能导致症状进一步恶化。
中国人的碘摄入状况

很多人以为中国人不缺碘,因为我们有吃海带、紫菜、海鱼的传统,还推广了加碘盐。
但现实并非如此——近年来,随着“低盐饮食”观念普及,不少人刻意减少食盐(连加碘盐也不吃);
一些素食者、减肥人群或常年依赖外卖快餐的人,碘的摄入量远低于推荐值。
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又长期、大量生吃卷心菜,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让甲状腺负担增加。卷心菜真的是一把双刃剑。甲减或碘缺乏的人不宜天天大量吃,控制在每周 2~3 次,并且尽量熟食,是比较稳妥的做法。如果能搭配海带、紫菜、深海鱼、鸡蛋等富含碘的食物一起吃,就能更好地平衡风险与收益。记住,健康饮食不是“某种食物吃越多越好”,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。下次买卷心菜时,不妨也想想——你的甲状腺准备好了吗?
科学研究揭示的风险

2010 年,国际医学期刊《Cancer Causes & Control》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,
在碘缺乏的女性中,长期大量摄入十字花科蔬菜,会显著增加甲状腺癌的风险。
研究推测,这是因为致甲状腺肿物质阻碍了碘的利用,使得甲状腺细胞在长期刺激下发生异常增生,最终可能发展为肿瘤。
当然,这并不意味着甲减患者要对卷心菜敬而远之。
如果能控制在每周 2~3 次、每次 1 杯左右的量,并且采用焯水、蒸煮等方式减少致甲状腺肿物质,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风险。
要注意的是,生吃卷心菜的致甲状腺肿物质含量最高,熟食明显更安全。卷心菜真的是一把双刃剑。甲减或碘缺乏的人不宜天天大量吃,控制在每周 2~3 次,并且尽量熟食,是比较稳妥的做法。如果能搭配海带、紫菜、深海鱼、鸡蛋等富含碘的食物一起吃,就能更好地平衡风险与收益。记住,健康饮食不是“某种食物吃越多越好”,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。下次买卷心菜时,不妨也想想——你的甲状腺准备好了吗?
卷心菜的健康益处同样亮眼

卷心菜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,能清除自由基、延缓皮肤老化、促进上皮细胞修复,让皮肤保持健康光泽。
它还含有大量的含硫化合物,具有天然杀菌作用,并能调节皮脂分泌、减少角质堆积,对油性皮肤、痘痘肌人群尤其友好。
更值得关注的是,卷心菜中的**吲哚-3-甲醇(indole-3-carbinol)**是一种强效的植物化学物质,
可以调节雌激素代谢、抑制异常细胞增殖,在预防乳腺癌、宫颈癌等激素相关肿瘤方面有潜力。
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和波兰国家食品研究院的联合研究发现,
每周至少吃三次卷心菜的女性,乳腺癌风险显著低于每周只吃一次的女性。
换句话说,只要方法正确,卷心菜不仅不会伤身,反而能成为增强免疫力、改善皮肤、预防癌症的“全能型”蔬菜。
调皮小健康小贴士🧑🏻⚕️

卷心菜真的是一把双刃剑。甲减或碘缺乏的人不宜天天大量吃,控制在每周 2~3 次,并且尽量熟食,是比较稳妥的做法。如果能搭配海带、紫菜、深海鱼、鸡蛋等富含碘的食物一起吃,就能更好地平衡风险与收益。记住,健康饮食不是“某种食物吃越多越好”,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。下次买卷心菜时,不妨也想想——你的甲状腺准备好了吗?